敌固守孖褡祃要塞的殊死抵抗
栏目:史实真相 发布时间:2020-08-06 浏览量:

1845年8月11日拂晓,苏军第384师和一个工兵营以坦克为先导,对孖褡祃要塞(386.3)发起猛烈攻势,一举歼灭被困之敌。在强有力的炮火攻击下,敌第6重炮兵中队(30厘米口径榴弹炮两门)没来得及发射一颗炮弹即被优势的炮火压倒,苏军随即发起冲锋,但遭到守敌的拼死抵抗,不许苏军靠近一步,巳有准备的关东军出动300人敢死队,组成了陆地上的“神风特攻队”,他们身上系满炸药和手榴弹,蜂涌般地扑入苏军进攻行列,但求同归于尽。敌第一次以酒井组成150人敢死队,冲进苏军行列与苏军进行混战。日军的这种战死一人炸死多人的战术,是苏军在欧洲战场从未遇到过的。冲到阵地前沿的苏军几乎全部牺牲,也有的敢死队员结帮成队地在苏军坦克的必经之途组成游动的反坦克雷场,经过一阵激战,将苏军一度击退到500米以外的开阔地一带,双方虽伤亡惨重,但敌人一时狂欢在胜利的喜悦当中,似乎看到了一线希望。

 

苏军不给敌人任何喘息的机会,随即发起第二次攻势,但敌支队长驹井少佐也随即派出以堀尾组成150人的第二次敢死队,再次扑入苏军战斗行列之中。有些敢死队员还专门钻进苏军指挥官附近“壮烈玉碎”,再次将苏军击退。

 

苏军在发起进攻前曾判断日军阵地永久工事大部巳被摧毁,日军仅凭借零星的强固工事,将无法阻挡苏军进攻。

 

的确如此,苏军于8日晚发起炮击之后,敌阵地大部永久工事被摧毁,但日军在当夜顶着雨很快地构筑了应急的工事,修复暂壕和交通壕。而且,敌人还改变了进攻战术。但是,苏军巳控制进攻主动权,日军虽然继续顽抗,毕竟已成为笼中之鸟。因此,苏军为减少不必要的伤亡,便开始制定围歼方案,由此双方暂处于僵持状态。

 

8月12日午前5时许,云雾刚散,苏军从北、西、南(东面是满苏边境线)三个方向发起攻势。此次进攻敌稍有些抵抗,当苏军摸清敌火力点后,随即加强了炮火密度进行连续炮击,敌受到猛烈炮击后失去抵抗,被迫转入地下防御工事,苏军加大火力冒着硝烟发起冲锋占领阵地。

 

当日午后2时20分许,当苏军正在围剿地下工事内的敌人时,日军又突然从三角山隐蔽部向孖褡祃阵地发起猛烈炮击,此时孖褡祃阵地的苏军防不胜防,又被日军击退,炮击停止后,地下敌人又转入地上与苏军残部反复冲杀争夺阵地,双方展开了肉搏战,整个阵地布满了尸体,有的双双倒在刺刀插在对方的胸膛,他们的距离可以说是用尸体丈量的,场面十分凄惨,但日军却认为场面“十分壮观”。

 

关东军在疯狂的绝望中,表现出很强的战斗力,以表达对天皇的效忠,在最高层次上体现了武士道精神,日本人把战死视为精神上的胜利。苏军打得很吃力,似乎低估了敌人的力量,而敌人所谓“玉碎”的决心是完成关东军的最后使命,是想打出个体面的结局。攻克这样坚固的要塞显然是困难的。

 

12日午后3时到15日午后3时,苏空军第9集团军第19轰炸机军,派出第33、55轰炸机师协同地面部队作战,共出动108架依尔——4轰炸机以12个九机编队,对三角山、孖褡祃阵地依次进行轮番轰炸,一次突击持续达两个小时,对地面军事目标进行毁灭性打击,三角山隐蔽部除飞机突击轰炸外,还派工兵进行重点爆破,松本中尉以下68名全部战死。孖褡祃地面永久工事被苏军彻底摧毁,道路也中断了,甚至连整个山体都改变了形状,但对隐藏在地下工事的敌人来说,似乎没什么损失。这一天中午,尽管日本天皇已下达投降诏书,但他们却一无所知,仍在地下进行顽抗,苏军加强警戒,封锁洞口把阵地团团围住。此时,敌人元气大伤,无法坚持战斗下去,在绝望处境不言而喻。

 

16日午前,苏军派使者到地下劝降,待使者出来已是遍体鳞伤,敌人把他的舌头割破,在额部上刻了一个五角星,除右拇指外,把九个手指都剁掉了,敌用这种方式告诉说,苏军都佩服大日本皇军的历害。这种残忍的做法更加激起苏军的极大愤恨,接着又命令一名被俘伤兵向洞内喊话,劝他们放下武器立即向苏军投降,而这个俘虏喊话说,他不想死在苏军枪口之下,敌人随将他打死在洞口,苏军见敌人顽固不化,已失去劝降意义。16日午后,苏军将汽油从16米深的天井灌入地下,随即点燃,迫使日军投降,熊熊大火燃烧起浓重的黑烟已无法阻止,一部分顽敌把通道炸塌堵塞,至午后4时许,有29人从3号洞口逃出被俘,约1000余人被汽油燃烧的一氧化碳中毒死亡。地面战死约600余人,敌在孖褡祃要塞一直持续到8月13日终战。在孖褡祃战斗中苏军付出了巨大代价。牺牲1000余人。一位苏军指挥官在牺牲前说:“孖褡祃要塞,我们终于战胜你了”。

 

关东军第786大队的覆灭,在苏军战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战后,日本东京战史部对关东军一线筑垒阵地作战给予高度评价。称“改编不久的弱势部队带领新兵面对苏军强势攻击勇敢地投入战斗,无一部队在交战前陷入恐慌状态。特别是最后的战斗,其艰难程度是难以让人想象的,大到师旅团,小到小队,大部分是执行现有阵地抵抗苏军的进攻。无法预期后方派来的增援,仍誓死到底,将武士气节和浓厚的日本民族优秀传统发扬光大,新编尚不熟练的部队将‘唯命必从’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随着战况越来越紧迫,部队士气愈加高涨,这是精神发挥作用的最佳证明。其次,与“特攻”相比,战斗不仅仅是防御,而且有悲凉的本质。果然,这些最前线的守备部队在开战后大部分处于苏军的空袭强攻,在守地遇难。兵力弱小的中(小)队无一在战前放弃阵地,也无一士兵离队。将‘唯命必从’发挥到极致,给关东军最后离开中国大陆增添了光辉。”
但是,关东军的笑容掩盖不了内心的恐惧,为效忠天皇“玉碎”而挣扎在死亡线上毫无价值地死去,倒是成了为日本法西斯卖命的替死鬼。